關於老屋運用的適地性發展-從彰化NET與銀宮戲院談起

首先,要寫這一篇內容並不是要否定部分朋友的看法,而是想跟大家報告,關於彰化老屋運用的現況,還有這段時間我在彰化經營的心得。

關於老屋運用,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與觀點,但這篇內容我想帶大家回到一個原點,也就是在地需要以及世界發展的兩個方向。
所以這一篇文章比較像是小王子跟鄉親報告的概念,內容是自身的經歷所體認的結果,不是批判而是期許,並且讓在地的想法跟外地的想法能有一些接軌與融合。
彰化NET正面照
銀宮戲院是我們這一代人,大約是5-6年級生的戲院共同回憶之一,在這裡看過七匹狼、倩女幽魂等等國片,後因彰化經濟發展受到台中的影響,原本多數的戲院都結束營業,銀宮戲院後來由NET接手經營成為服飾店至今,也超過10年以上了。
最近NET積極整修,由於最近彰化有一波拆屋潮,整修時非常擔心會被拆掉,但看到銀宮戲院招牌重現,當地人回憶湧現,NET將戲院建築的裝潢重現,並將二樓桁架結構完整開放,大部分的彰化人都對這件事情感到興奮。
當然,消息分享出去之後也有一些朋友有不同的看法,包含原本的銀宮戲院跟NET不搭,不應該賣衣服等等的。
我還是先表明,每個人的觀點與看法沒有對錯的差別,是本身接觸的訊息差異而產生的看法不同,但都應該要能夠相互搭配與理解,就可以產生出更好的結果。
於是我想切入這篇文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適地性的發展」,就用幾個重點來跟大家分享個人的看法。


彰化NET二樓內部設計,桁架結構完整開放

一、台灣以及彰化文史與老屋現況


百年燈會在鹿港之後,鹿港開始大量的拆房子,包含洪棄生故居、以及差一點被拆掉的金銀廳,彰化台灣銀行日式宿舍群,從原本的十棟被拆剩下兩棟,彰化台鐵宿舍村目前正在討論最後保留的間數以及未來的使用方式。
這一個月以來,彰化市地區大約又拆了有四、五間可能超過百年的老房子。
老房子的現況就是如此,不只在彰化,整個台灣都是這樣,於是像我們這些關心在地發展的人(通常媒體統稱為文史工作者)經常疲於奔命地想辦法要保留下來。
只是保留的過程當中經過跟政府單位的溝通,跟屋主的溝通,並且去思考當地發展的需求,期望能夠平衡的留下更多的老建築,讓這個城市變得更有味道。
過程中非常不順遇到很多的問題,像是屋主居住不方便的問題,開發的壓力,公共設施安全性的問題,都市計畫的問題,所以想要保留的以及能夠保留的機會其實都是微乎其微,到最後只能用文化資產的法條想辦法去申請或指定。
可是,一旦定為文資身份之後,就開始進入漫長的調查研究案、整體規劃案、預算編列、維修發包、整修後經營外包,通常一個文資身份的古蹟能夠真正被利用的時間五年都算快的。
假設大家能明白就算了,但其實大家還是期待可以馬上看到成果,希望能夠有即時的利用,這也是我在彰化一直跟大家溝通的觀念
「以用為前提的保留,文資法是最後一條路」
如果可以先想到如何使用的話,是不是就有留下來的理由,有了留下來的理由之後,這些老屋自然而然的就會被保留。
這些觀念若能在民間有普遍的使用意識之後,才有可能推展到下一個階段是「如何好好地使用」。
現在整個台灣以及彰化都還在努力中,所以當銀宮戲院復原利用時,對在地的老屋保存朋友們絕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激勵。
這建築並不是古蹟,對NET來說並沒有特別的意義,但卻願意花費更多的費用,讓這建築重新與在地發生關係,這樣的觀念與作法如果可以延伸到整個地區,去影響到更多擁有老空間的人或是企業單位,那麼就有更多老屋可能被保留下來了。

二、何謂合適的?

我想討論一下關於「合適的內容」
我自己的觀察與理解當中,建築每一個時代不同,需求不同,居住人口的變化,科技演變等等,一定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功能與作用。
比如高賓閣一開始是酒樓,後來變成鐵路醫院,最後成為婚紗店至今閒置,我們現在看來,如果以最初的使用目的「酒樓」為唯一使用方式的話,在戰後資源有限且經濟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必定無法維持,到近代,彰化小吃為主食,要吃餐廳都往台中去,這裡如果是酒樓是否能經營的了又是另一回事。

                                                  彰化NET二樓內部設計,桁架結構完整開放

回到銀宮戲院,近代由於彰化年輕人口外移,台中休閒生活的磁吸,在彰化看電影的人很少,如果要維持戲院經營基本是無法撐下去的。
所以這棟建築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存在,像現在的NET,已經經營超過10年,在彰化的咖啡館要經營5年都不容易,更何況是一家台灣品牌的服飾店。
也就是說,這是當地的需求,使得他們可以經營下去。
可能有些人會期待,誠品或星巴客這種大品牌的進駐,可是為什麼他們可以進駐,NET不行?
如果當地需要NET的程度遠比誠品或星巴客來的高呢?而現況其實就是如此。
我們在把觀點拉到世界觀
「在台灣的彰化有一間老戲院改建的台灣品牌服飾店」,這是不是令人覺得有趣呢?
至少,彰化人們也會開始覺得,彰化有趣了吧



彰化NET外部銀宮戲院招牌復原
所以,我認為「合適的」發展,要考量的前提是在地需求,先滿足了需求之後,接著才有辦法去思考內容的呈現,最後到達世界的觀點。
目前的銀宮戲院已經有了在地需求,然後加上了在地連結,最終希望能夠走向世界的觀點以及獨一無二的產品。

三、彰化古蹟利用現況

這段我想討論的是古蹟利用的現況。
彰化有幾個古蹟利用比較受到大家批評的,包含孔廟旁的餐廳以及原本要做火鍋店的武德殿,一定也會有人提問為什麼銀宮戲院賣衣服可以,但武德殿不能賣火鍋?
吃不是當地的需求嗎?
我們回到文化建築本身的公共性上來談,基本上這兩件事情不能混為一談。
銀宮戲院並不是由文資法登錄的「古蹟」,而是一般民間持有,修繕與設計由民間自行決定,武德殿以及孔廟旁大成幼稚園校地都是有「文資身份」,經由文資法認定登錄的古蹟建築,修繕費用是政府單位出資整理。
一旦有了「文資身份」之後,這個文化建築就具有公共性,這裡所指的公共性就是應該具有「公共參與」、「文化保存」、「文化教育」等功能。
所以如果要拿來當作餐飲店,除非餐飲本身擁有在地的連結性,並且不影響古蹟之保存狀態下,並且被民眾所認同才可以這樣做。
也就是說原本武德殿是練習武道的地方,後來被政府單位強迫變成了忠烈祠,後來維修後發包變成火鍋店的時候,把原本正殿練習的地板敲掉,變成了隔間桌椅跟吧台,來的人要一邊看著忠烈祠的牌位吃火鍋,這個完全跟文資的意義背道而馳的事情,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當然還有很現實的問題是文化局的承租租金高,承租單位需要付費,所以一定要有相關收入,這件事情在我認為一旦具有文資身份的古蹟就應該要把營利放在最後的思考,教育與文化傳承放在第一,是否可以減少租金或是免租金找到能夠把文化內容做更好的呈現才是要件。
而民間單位如果可以像NET這樣去思考利用與活化的方式的話就可以讓老屋保留的可能性做更多的擴展,當地就會從民間開始重視老屋的利用了。

四、如果NET還可以這樣的話


最後我想談的是還可以更好的作法
今天一早NET店門剛開,我就衝進去拍攝照片,一樓的樣子差不多,但二樓的桁架結構完全裸露呈現出原本的樣子,並且可以從二樓的窗戶看到孔廟的街景以及銀宮戲院特殊的窗架。
我則以自身的旅遊服務專業來給點簡單的建議

彰化NET內部陳設



1.戲院的元素設計

比如服裝的分區是以座位的分區方式來排列,售票口、逃生門、廁所能用戲院的原本概念設計將會讓整體設計感提昇更多。
如果可以將過去戲院的照片、椅子元素設計在整個展示空間當中,並為銀宮戲院留下一個小小的空間展示的話,我認為那將可以大大提昇NET的形象。
2.一面牆面保留大型投影布幕
我認為這件事情應該可以達到,保留一個牆面做大型投影布幕,投影內容可以是品牌介紹,老屋重生的故事,絕對可以給品牌來個很大的加分。
3.內部設計導覽活動
與當地文史工作者與導覽人員結合,不定期舉辦導覽,開放大家走進去看建築並理解銀宮戲院的歷史發展。
彰化NET 二樓窗戶可見彰化孔廟
4.開放窗邊區域為座位區
銀宮戲院窗戶具有相當的特色,並且可以從這裡看見孔廟區域的樣貌,這裡若能有座位區,並加上簡單的飲品餐點銷售,就可以讓空間更為複合,亦可提供銷售機率。


彰化二樓NET窗戶區


銀宮戲院的特殊窗框樣式
5.銀宮戲院限定款設計商品
如果彰化的NET有賣銀宮戲院設計限定商品,那就更棒了,我們到日本的UNIQLO都可以看到當地設計的限定商品,如果NET能有這樣的設計思維,一定可以提供銷售並且完成更深度的在地連結。

彰化NET與銀宮戲院說明招牌
最後想說的
對於文化保存的思考是重新理解自我認同的過程,目前台灣的文化保存發展其實還是幼兒時期,我想許多經常出國的朋友都會覺得台灣太慢,彰化更慢。
但是文化保存除了政府單位本身的作為當然還有民間的意識的形成。
記得剛回到彰化時對高賓閣投以相當多的想像,希望他能趕快變成某種書店或複合空間的樣子
後來在前輩的提醒下才赫然發現,我們想像的前提是沒有理解在地的,而理解在地的過程是為了建構出在這個世界中獨一無二的樣子而非變成某一個地方的樣子。
這個觀念也就是回到目前推展的彰化在地旅行的核心
「所謂的在地,不是在地人的自我耽溺,而是與世界連結,並懂得對世界展現出自己真實的樣子」
非常感謝NET願意這樣開始,也希望更多人可以持續往那個方向而努力!

補充說明:
銀宮戲院正確建築年份民間團體的研究仍為正確的確認時間,但由1945年美軍轟炸彰化的空照圖當中,剛好有這個地區的空照圖,當時確定是沒有這棟建築物。




所以可以推論這棟建築並非日本時代,而是戰後的建築。
不過由於這個銀宮戲院相關的資料仍然非常有限,所以當地的文史研究夥伴仍採取開放討論以及收集更多資料。

若您手上有比較明確的相關資料,或是認識銀宮戲院相關的人事可以協助我們取得更多資料的話,歡迎寫信給我,謝謝各位朋友的分享。

E-mail:akiraken28@gmail.com

年代調查補充說明:

文史工作導覽老師石錦明先生,透過一段時間的資料蒐集及驗證可以明確銀宮戲院為戰後的建築並非日本時代建築。
正確年份有部分文件記載以及照片佐證,也希望能夠透過這些文件找到當初的關鍵人物,協助復原銀宮戲院建築圖

(撰文:小王子,歡迎轉載,請註名作者以及本文原始網址)
歡迎透過RSS或email訂閱小王子的文章。從這裡訂閱


“關於老屋運用的適地性發展-從彰化NET與銀宮戲院談起” 有 4 則留言

  1. 面對戲院的左手邊是散場時兼作2樓的逃生梯、現在已經廢除;當年一樓服裝店、2樓閒置的時候、我曾經跟彰化一位大人打聽屋主是誰、有可能承租2樓嗎?那時候想說動線就從就有逃生梯處跟服裝店分開…後來、服裝店就上樓了

請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