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年後的楓橋-念張繼

初到蘇州,便被這濛濛的景色感動
蘇州,眾多才子的故鄉,也唯有在濛濛細雨的天氣中,做什麼事情,都多了些詩意
這次依舊是帶團的因緣來到蘇州,第二天的一早,便來到寒山寺,說到寒山寺。
又不得不得起張繼那首「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楓橋夜泊」

而導遊的細心解說中,也讓我想談談張繼
張繼一生,僅以此詩流傳後世,但僅僅是這一首詩,就足夠讓他流傳千古了。

而他卻也沒料到,他這樣的一首詩,竟帶給寒山寺這樣一個財源廣進的觀光資源。
一千三百年前,張繼進京趕考,就像天下諸多才子一樣,總盼望自己過去那段「十年寒窗」的苦日子,能夠在這次的大考中「一舉成名天下知」,在放榜之後,能夠享受插花遊街、馬蹄輕疾的風流,能得到袍笏加身的榮耀,衣錦還鄉。並能在瓊林宴上一睹文武百官的風采,親見天子的龍顏。
在放榜之後,張繼在人群的榜單上尋找的自己的名字,乾坤朗朗,白雲悠悠,眾人喧嘩,張繼不解。他落榜了!

此時此刻,他覺得眾人都在看著沒有考上的他,心裡都在議論紛紛。羞慚沮喪的張繼,低著頭離開了京城。來到蘇州—-人稱水鄉的美麗之都。
來到蘇州,在江河畔與船家議好價後,登上小舟,船行似風,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馮虛御風,傳行到江村橋與楓橋之間的停泊岸口,船家要歇息了,岸上江楓如火,江上漁火二三。已是深夜時分了,漁人還在辛苦工作。安眠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在工作,只有張繼,無法安眠。今夜,是一個失眠的夜晚。
寒山寺的鐘聲自凝重的空氣中一聲聲地傳了過來。滑過水面,撞進張繼的耳中。那鐘聲,在沈浸夢鄉之人的耳中,只是模模糊糊的聲音,但在愁困失眠的張繼耳中,卻是一記一記清清楚楚地撞在他的心坎上,又沈又重,令他愁上加愁。

這無眠的一夜,張繼將愁思化成千古絕唱,寫下了後世人盡皆知的「楓橋夜泊」。

榜上無名的他,其名聲竟超過當時上榜的所有人。如果沒有落第的張繼,就沒有這首好詩;如果張繼榜上有名,他的名字大概只會流傳當世,在這一千兩百多年之後的時代,早已湮沒無聞了。
到底張繼是上榜好呢?還是落榜好呢?一直到現在,我們仍沒有一個完美的答案,一旦上榜,那麼這首詩將不會出現並流傳千古,而落榜之後,張繼的心情,卻隨著輕舟,載浮載沈。
不過,後來張繼仍然考上了進士,這也是值得欣慰,但,後來的張繼,大家似乎不在去探討他的行蹤了,我只大概瞭解,後來張繼官做到掌管財賦的檢校祠部員外郎,而他在後期也陸續有一些很不錯的詩做,但卻都沒有一首比得上「楓橋夜泊」了。

張繼詩欣賞-

春申君祠
春申祠宇空山裡,古柏陰陰石泉水。日暮江南無主人,彌令過客思公子。蕭條寒景傍山村,寂寞誰知楚相尊。當時珠履三千客,趙使懷慚不敢言。
奉送王相公赴幽州
黃閣開幃幄,丹墀拜冕旒。位高湯左相,權總漢諸侯。不改周南化,仍分趙北憂。雙旌過易水,千騎入幽州。寒草連天暮,邊風動地愁。無因隨遠道,結束配吳鉤。

再來談談寒山寺吧寒山寺除了張繼這首詩出名外,其實,寒山寺也有其典故寒山寺建於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

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來此住持,改名寒山寺。

而寒山跟拾得這兩位和尚其實是非常極端的兩位,寒山出身高官人家,因個人意願而出家,受當時住持賜名為寒山,而拾得看他的名字就知道,他沒有父母,從小流浪,由當時的住持撿來的,所以喚名拾得。

但在智慧上,拾得卻遠遠強過寒山,這就要談起一則相當知名的禪門公案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這是有名的寒山拾得忍耐歌,以寒山拾得的對話將以記錄下來,其實,拾得的境界真的相當高,目前這段對話仍在寒山寺中,以碑文方式流傳下來。

大概也走了寒山寺一圈了,原本寺中的古鐘早已不在了,不過仍有另一座鐘在提醒著寺裡比丘們的作息聽著沈穩的鐘聲,我也隨著團員們並行到了江村橋與楓橋間的岸口,遠眺著岸口,心中仍迴響著這首楓橋夜泊,默默的對著張繼說著「我可不想只寫一首詩呢,最起碼也要兩首」我笑著,張繼似乎也笑著

此文原發於2005-11-21

“一千三百年後的楓橋-念張繼” 有 1 則留言

  1. 追楓客

    請問:江楓的樹葉,是前後參差的互生?還是左右對齊的對生呢?

請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