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的親親小旅行,除了親人、親土之外,還看見了親建築、親老物以及親親我們熟悉卻又陌生的回憶。」
這一篇介紹來的有點晚,由於自己工作排的緊,剛好這段旅行又是自己連續工作的起點,從當時的小旅行開始一直到現在,仍處於工作極度緊迫的狀態,當然也許是自己的時間安排不夠好,自己也還在努力這一塊。
由於智維大哥的推薦讓我能夠參與這一場小旅行,這是風尚旅行社+果子文創的組合,在雲林縣政府的專案支持下,重新整理了關於雲林旅行的點滴,到能夠呈現出深入的雲林。
這一趟旅行,也讓我重新整理自己對於彰化的認知,讓彰化的小旅行,有機會可以看見另一種不同的規劃。
下筆之前,一直在思考著敘述的方式,若以行程規劃來寫遊記,可能會遇到行程中斷與連貫的問題,在旅行中不會,但閱讀上就會有些不順暢,想了一陣子之後,決定用自己感受與自己會選擇的走法寫下這一場小旅行。
旅行內文將以區域跟團體為組合概念,讓想去雲林的人可作為參考。
小檔案:
西螺大橋是一座橫跨台灣濁水溪下游、兩端分屬雲林縣西螺鎮與彰化縣溪州鄉的桁架鐵橋。
1937年始興建,當時主要完成橋墩,因發生二戰資源短缺而暫停,民國政府後由美國援助續興建,於1952年5月29日再次開工並於同年的12月25日完工,隔年的1月28日正式通車。
初期由於僅有此橋連結彰化與雲林,所以橋上併用了糖業鐵路,行程了鐵公路同行的現象。
一直到1997年後,陸續完成了中沙大橋、溪州大橋後,西螺大橋轉型為小型車以下通行的便橋,2000年曾被提議拆除,但在雲林、彰化縣政府共同努力下,成為了觀光大橋並定為歷史建築,現在大甲媽祖遶境一定會經過西螺大橋,也變成了宗教活動的必經地點。
一坐橋,能承載許多的過去,包含過去的生活方式,過去建築工法,還有想要連結在一起的渴望,
這裡是這一趟旅行的第一站,但或許你可以選擇這裡為最後一站,因為這裡在夕陽西下時有著美麗的景致,絢麗的色彩變化,大橋的剪影。
這裡鄰近著西螺老街,說起生活方式,過去還沒有橋的時候,是物資與船舶停留地或中繼站,市集自然在這裡產生,後來雖然有了橋,但這裡還是許多採買客人停留的地方,這種過去生活的方式,到了現在已經不同了,但建物、城市脈絡卻清楚的留下這些痕跡,等待旅人去發現。
西螺老街、東市場、螺陽文教基金會(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一座橋,影響的是一整個區域的發展,交通的確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可是有時候卻也因為這樣而保留了一些過去。
來到西螺老街,絕對是老屋控的天堂,這整條延平街上,幾乎都是Art Deco建築,立面完整而美麗,當然,屋內的狀況大部分也還維持的不錯,當然不是刻意保留下來的,而是交通重心與產業的移轉,使得這裡的居民開始外移,留下來的多半是簡單的傳統產業或是老年人,這裡沒了開發與經營的事,自然就留下了這些過去的痕跡。
曾經有一陣子,這裡幾乎已經失去活力,除了陳舊之外,好像什麼都沒有了,連年輕人,也不在這裡出現,在螺陽文教基金會的解說之下,慢慢的看見這裡的失落。
重生的雲林東市場
這裡還有一個東市場,當地人稱為「市仔頭」,是過去西螺面積最小、人口密度卻最高的區域,當時聚集了醬油工廠、碾米場、布袋戲,甚至還有西螺的戲院都是在這個地方,可見過去的東市場區域,一定聚集了民生、育樂活動等等,後來人口外移之後,這裡就成為了最落寞的區域,直到民國84年,一群對於在地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螺陽文教基金會」,開始進行西螺老街社區的資源整合調查,91年至是進駐延平老街,並開始進行區域性活化計畫。
也因此才有了東市場的重建以及「西螺延平老街地方文化館」的誕生。
東市場原本已經破舊不堪甚至被列為「危樓」,後來在螺陽文教基金會的努力下透過鎮公所以及縣政府,運用各種努力把東市場重新打造成一個文創區域中心。
目前東市場隔間的方式承租,以非常低廉的房租承租給各種不同想要在這裡深耕的人,這裡現在有各種文創商品、咖啡館、美術館、竹編藝術、復古的雜貨店,還有一間小小的餐廳在回字型建築的中間,附近還有小吃老店,已經慢慢形成一種全新的市場生活。
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文化館的前身是捷發乾記茶莊,建築物分為前、中、後棟三座。
前棟起建於西元1935年,為一磚造木構,外貌二樓實為三樓之歷史建築。
由許金先生所設計,是西螺鎮頗富盛名的茶行。
建築體的立面造型精緻典雅,細部結構變化豐富,正面女兒牆,雨庇、陽台,裝飾混合洋和風格,設計新穎氣派,更富藝術氣息。
由於螺陽文教基金會的進駐,這裡搖身一變成為老街的發展中心,對於當地的文化以及社區營運發展,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經過基金會的整理,不但仍保有舊建築的主要結構及裝飾,現在還加入許多旅遊導覽的元素,如腳踏車的租借使用,導覽耳機的租借使用,以及當地的旅遊地圖等等,也是來到老街一定要來的第一站。
辦許捷發乾記茶莊的許金先生,來自大陸福建泉州,從事茶葉買賣後便經常往來大陸武夷山和台灣之間。從商賈地圖來看,便能知道許捷發經商的版圖有多大,據說許家每次出海從事商務活動前,都會先仔細探討一下目的地在地圖上的位置,商賈地圖的繪製,採用中國傳統的透視畫法,以水墨書法的方式繪製而成,現今已成為延平老街文化館最重要的典藏。
位於隔壁的鐘樓─金玉成商行:
曾為同一家族所有,外型的立面採三間一體的設計,建物表面以洗石子方式處理,陽台有自由曲線的鐵圈護欄及尖、圓拱混用的裝飾設計,而最具代表性的部份就是再建築物三樓上方突出的鐘樓,今日金玉成商行的式微隱約可見西螺商業街區發展的遞移,不過它突出的建築造型,至今仍是延平老街最重要的地標建築,整體感覺依舊相當華麗貴氣
目前鐘樓被一對熱愛老房子的夫妻給買下來,並做好了完整的整修,目前提供咖啡茶類飲品還有甜點等,從鐘樓往老街看去,一整排整齊的立面呈現不同的設計,傍晚更可以看見夕陽,老街的靜態情感,在這裡可以清楚了看見。
這裡的大鐘還不能動,鐘樓的新主人還在等待有一天找到可以修復的高手,讓鐘樓的鐘聲可以像過去一樣響遍老街。
位於鐘樓旁的螺情懷舊滷味則是另一個老屋改建案例,前方的立面還是完整的,後方式雖然屋頂損毀,就以透明玻璃的方式補齊,一方面採光明亮,另一方面則是可以看見後棟房屋的立面。
由於是玻璃的補強,可以看見房屋的棟架裸露呈現,是種一種建築展示思維,也是一種空間教育很好的範例,牆面上都還可以看見牆面的製作方式,這也是一種保存的樣態。
由於老街的老屋數量多,改建是一種風潮,而改建的方式則各有不同,我對於這需老屋改建的樣式,總會想到彰化,還有許多美好的老房子,等著更多人去使用,去重生。
西螺延平老街,還有許多老房子等著大家去探索,在這裡,請留下至少半天的時間,用緩慢的步調去感受,去欣賞老屋的美,走進每座老房子聽聽主人說故事,親親雲林小旅行,這裡只是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