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駅)車站丸之內,你好,辰野金吾先生(KITTE最佳觀景點)。2015我的春日東京之旅(捌)

這是一趟東京旅行系列文章

旅行日期:3/6-3/10,就在櫻花要開之前
旅人總有一些蒐集的習慣,有些人喜歡蒐集飯店、蒐集品牌,甚至蒐集所謂此生必去的奇觀,而我喜歡蒐集車站。

東京丸之內車站,這也不算是一個原本預計的行程,應該說,雖然沒有寫在行程當中,但只要有機會,是一定要去的。
東京丸之內車站的圓頂
旅人總有一些習慣,有人喜歡蒐集飯店、有人蒐集某種品牌,或是某些比較強的旅人會蒐集世界奇景,而我喜歡蒐集車站。
我所說的車站並不是每一種車站,而是喜歡蒐集具有一定年份的首都車站,重點是,車站的樣式必須被保留,並且擁有這個城市居民的意識,以及仍具有使用的功能,這樣車站變成了意義非凡的建築。
我去過了倫敦的王十字車站(King’s Cross Railway Station)1852建立,雖然內外有部分的修建整理,但他仍是整個英國具有代表性的車站。
曼谷華藍薘火車站(Hua Lamphong Railway Station)1916年建立至今,現在仍是整個泰國的交通重鎮,即便目前泰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的旅遊大國,並沒有因為這樣而拆除了這個火車站。
這跟臺灣很不一樣對吧?
在蒐集這些車站的目的除了建築本身的特色之外,還有年代所帶來的意義,這種意義並非只是數字,而是一個城市乃至於一個國家對自己的認同,以及百年發展計畫的可能,當然必須逃過統治者以及戰爭的侵略。

跟上面這兩個車站不同,東京的丸之內其實是經過非常嚴重的損毀的車站,車站原本建立於1914年,由日本非常著名的建築師「辰野金吾」為核心設計的,整個建築呈現紅磚搭配花崗岩與人造石,這樣的建築特點被稱為是「辰野流」。

從KITTE拍攝的東京丸之內車站
這樣的建築樣式是不是覺得很眼熟呢?
沒錯,臺灣有不少辰野流的作品,這些當然不是辰野金吾設計的,而是以他為流派的建築師來到臺灣製作的。
以下有幾個比較重要的案例
台北新起街市場(國家電影院資料館,前為紅樓戲院)
原三級古蹟今市定古蹟 / 其他類
地址:台北市成都路10
落成年份:1908
設計者:近藤十郎
台北帝國大學附屬病院(臺灣大學附設醫院)
市定古蹟 / 其他類
地址:台北市常德路1
落成年份:1916
設計者:近藤十郎
台中驛(台中車站)
原省定古蹟今國定古蹟 地址:台中市建國路172
落成年份:1917
設計者:台灣總統府鐵道部工務課
台灣總督府(中華民國總統府)
國定古蹟 地址: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122
落成年份:1919
設計者:長野宇平治、森山松之助
台灣總督府公賣局(前台灣菸酒公賣局)
國定古蹟 地址:台北市南昌路一段4
落成年份:191322
設計者:台灣總督府官房營繕課
但這類的設計風格其實影響了臺灣許多建築設計,應該算是一個設計風格的啟發,你會在許多日本時期的建築中看到類色紅磚配白色花崗岩與人造時的風格,這種就是「辰野流」對臺灣建築的影響。
至於更多詳細的辰野金吾介紹可以看這裡:辰野金吾
這一趟東京車站的停留,對我來說是一種對於日本時代影響臺灣建築的一種拜訪,尤其因為回到彰化的這段時間對日本時代的過去閱讀理解較多,當然這樣的人物與影響必然會有一定的印象。
由於是回程中的停留,時間並沒有很長,僅能於主要的地方完成攝影,並且前往KITTE(舊郵局改建購物商場)找出最佳攝影點留下紀念。
修復完成的車站牆面
剛抵達東京車站出口之後看到這一片磚牆馬上興奮了起來。
這裡就是站內的部分建築,這裡有部分為原本的建築體以及修復後的建築體,上方有部分為黑色磚塊,就是原本受損的區域,雖然看起來有新舊的差異,但實際上每一個時代都有其代表的事情發生,車站曾經損毀是事實,重建也是事實,那麼建築就可以忠實的呈現結果。

東京丸之內的圓頂,住在飯店的人可以近距離接觸

來到車站當然一定要拍天井,車站內的天井也是依照文獻與及相關照片所重新設計建立的,這個原本在初期修復時改成八角形屋頂,後來才又被改回最初原始的設計原頂樣式,上面有許多精彩的浮雕,不過由於距離的關係當然看不太清楚,但假設有機會住宿在東京車站內的飯店的話,就可以近距離的欣賞這些浮雕作品了。

 KITTE外觀

接下來要拍攝外觀就必須走到對面的KITTE去,KITTE是原本的舊郵局現在則成為新的購物商場,由於時間因素並沒能有機會好好的逛,也許之後有機會再來走走。

KITTE大廳地方觀光局來展覽推廣
KITTE大廳就是展場,提供許多不同活動使用

來到KITTE就是要去找最佳觀景點才有辦法拍出車站比較完整的樣子,不過因為東京車站實在很大,要拍出完整的樣子本來就不容易,但至少在高一點的地方拍的就會好很多。

 

KITTE觀景台,可看見完整的東京車站

觀景台在KITTE的四樓,只要順著指標就可以找到,是一個非常完整平台,我們到的時候當然也有不少人正在拍照。
於是選擇到一個好的位置之後開始拍照
從KITTE景台拍攝東京車站


不知道為什麼我喜歡晚上的車站,在出發前有看過不少白天車站的樣子,但晚上的車站似乎有多了許多不同的韻味。
像這一點在臺灣的景點上就做的比較差,由東京車站的打燈方式如何讓車站本身呈現出特色以及不會太過死白,又能展現出建築特色,我相信那是需要非常用心的思考與調整的。
在臺灣有太多打燈之後毀掉整個建築樣貌的案例,在這裡我們就不談這件事情了。

 

東京車站的入口正面

當天天氣很冷,所以能夠在觀景台上的時間有限,因為實在太冷了,所以找個不同的角度取經拍照之後,也算是完成了拜訪辰野金吾的任務了。
再度回到車站的時候一邊看著車站一邊思考著。
現代化設計的入口
回到彰化經歷了許多的文化資產保存事件之後,我一直有一個觀念就是文化資產的目的是為了跟現在的人產生關係,所以本來就不是不能開發,而是開發的方式應該去思考真正的意義。
東京車站的重建為了是保留住過去時代美麗的樣子,但是站內一樣有商業經營使用,比如飯店以及商店街,並沒有因為這樣而失去東京車站的美麗。

 

圓頂之下的旅客們



KITTE當然也是,整個建築已經有許多商店、餐廳進駐,我們到的時候還有日本各地旅遊單位在這個地方展覽與推廣,這裡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地方。
商業本身並沒有錯,文化資產的保存如何在建立臺灣人對自己的認識,與在地的關係,以及文化傳承的意義等等相關上取得一個最佳的平衡點,臺灣人還在努力的學習當中。

2015我的春日東京之路系列文章:


 

(撰文:小王子,歡迎轉載,請註名作者以及本文原始網址)
歡迎透過RSS或email訂閱小王子的文章。從這裡訂閱


請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