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出國的前一刻,才終於可以靜下心來寫點東西,再出門前也算給自己一個交代。
今天(2017/9/20)即將帶著老婆跟小孩一起前往泰國象島進行七日的旅行,這一趟的旅行算是為自己這一年的身心,有了休息的機會,也因為心中的島嶼旅行魂實在關不住,還是希望能夠投入島嶼的懷抱。
近期有許多事情想要分享,但基本上不太喜歡在臉書社交,所以發言已經精簡到一定的程度於是想將自己近期的一些生活用一篇較為完整的網誌跟大家聊聊。
比較親近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了,前陣子老婆身體不適,除了甲狀腺抗進之外,也發現了我們有了第二個孩子。
記得年輕的時候總是精算著,應該要賺多少錢才可以養一個孩子,如果依照當時的標準來看,現在可是差得很遠呢,但沒想到在這個現況裡,即將迎接第二個孩子的到來,說不擔心或害怕當然是騙人的,只是心裡的狀態以及生活的方式跟過去已經完全不同,所以自然來到的事情,就自然的接受了。
其實現在的經濟狀況仍然不是很好,事業還在一點一點的累積,第二個孩子的出現必然成為一種新的壓力,但現在的心情跟過去最大的不同就是
「不再急著成為什麼」
我來說一個故事
我們彰化市有一個手作與彩繪燈籠的老師,剛回來的時候我爸爸常跟我說,他是一個很嚴肅而且現實的人,曾經有機會到他們店裡去寫春聯,的確可以感受到他的嚴肅以及不苟言笑,但他的作品精美程度絕對可以搬上國際舞台。
心裡面時常會想著應該要透過什麼方式影響他,讓他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展出,甚至能夠介紹自己。
有許多剛回鄉的朋友常常也有這樣的心情
「彰化應該要更積極阿,更快的被看見,這樣就可以變成更進步的地方了」
但是我並沒有這樣做,而是等待著機會的到來。
後來機會來了認識了老師,找老師聊天,透過熟識的好朋友與他討論關於小旅行的可能等等。
一直到今年,老師開始願意經常的讓大家來參觀他的燈籠店,他自己設計了教具讓更多人可以瞭解燈籠的故事,甚至改良了自己的燈籠,讓更多一般人都可以買。
接著透過計畫,今年底幫他拍攝紀錄片,並協助推銷他們店裡的商品。
然後呢?
然後我們等著機會的到來,有機會將他的作品搬上國際舞台,但是會是哪一天我並不確定,但我確信那一天會到來,或許需要好幾年,也沒關係。
我想說的是一種「生活者」的態度。
這大概是我這陣子最深的體悟。
所謂的「生活者」就是跟著你的地方一起生活、一起成長,並且理解大家的想法,慢慢的跟著大家一起前進。
而專業就在無形之中慢慢的注入這個地方,並成為這個地方重要的成長養分。
一旦成為這裡的生活者之後,這裡的人們所需,人們所想都跟自己連結在一起,不要預設立場,不要想著提前成為什麼,必須要一點一滴穩扎穩打,每一步都確確實實成我們共同生活的型態,那麼這樣的改變才是恆久又深入的事情。
另外一個故事
近期因為跟溪州鄉公所合作了小型紀錄片的拍攝,主要是以「榮光村」這個村子為主,記錄地方的故事。
在這裡我理解到「共食」是什麼樣的概念。
在大庄的開天宮每天中午都會有一個「共食」食堂。
網路上可以經常看到「共食」這樣的文字與敘述,通常是一個漂亮的場域,一群理想的朋友,一起吃飯聊著希望並感覺到幸福。
但這裡的「共食」並不是如此,這裡最重要的目的是「持續性的關心」
在共食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去關心所有沒有被關心到的人(以老人為主)像是今天好嗎?身體好嗎?正在做什麼?有哪些煩惱?是否需要幫助?
這裡還有來自嘉義的神父夫妻,定期的來這裡為大家剪頭髮、腳底按摩、關心身體狀況等等。
這種持續的力量非常強大,但這個畫面並不漂亮,沒有任何裝飾,沒有任何特定的樣貌,但是無私以及深入的感覺,卻非常非常的震撼。
除此之外,為了找尋榮光村的資料,連結到了1979年來到榮光村服務的「政大指南服務隊」,他們找到了過去服務隊的朋友以及當時的小朋友,開始重塑過去的記憶,並且思考未來可以透過不同力量來關心以及支援榮光的老人。
這一場又一場的感動讓我不斷的去提醒自己「生活者」這樣的思考,以及不要急著成為什麼的心情。
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裡,必定要能夠前後排序,才能讓自己在最舒適的情況下生活。
最後還有一個故事
前陣子一個朋友生病了,休息了兩個月大病初癒。見面時與我聊起未來想到什麼公司作什麼樣的事情。
當時也許可以給他很好職涯建議,但我卻認為最重要的根本並不是這件事情,而是「人生的順序」。
他告訴我,他覺得最重要的事情是要陪伴家人,可是他卻想著要再做跟以前一樣的工作,而這樣的工作壓力可能讓他的疾病再度復發。
那麼到底什麼事情事最重要的呢?
我舉了我自己的生活為例。
我的老婆很年輕就當上了服裝設計師,周遊列國的去採買以及設計衣服,但最後因為扛不下巨大的成敗壓力,而憂鬱症,最終她選擇了家庭。
而我,如果想要賺多的錢,我一定會選擇台北,因為那裡的機會最多,那裡的成功最被容易看見,但我選擇了對於成功最困難的地方,幾乎放棄了部落客這樣的身份,拿掉了網路行銷什麼的專業,我選擇好好的生活。
而這個「生活」到底是什麼呢?
這就回到開始所說的,如果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下才能養的起孩子的話,我現在應該是完全不及格的,但我確有了第二個孩子。
在老婆懷孕之初,她擔心自己的身體狀況無法分擔咖啡館的工作而大哭,我心裡卻非常清楚該怎麼做。
我們的孩子來了,我們用喜悅的心接受他,飯可以吃就好不用多,尿布有就好不用太好,教育自己多花心思跟小孩相處,一起吃飯時享受每一個飯粒帶來的甜美,一起出門的時候能夠窩在一起睡覺就好,不用在意什麼地點或景色的標準。
人生的順序就是跟家人的生活為優先,好壞不要計較,接著想想自己能做些什麼,盡力而為,但努力的把事情做好,不要花太多時間在社交軟體,而是去跟朋友見面聊天,一起吃飯,比較重要。
對於自己想要做到的事情,想要完成的事情放在心裡,每走一步都確確實實的讓自己好、讓家人好、讓周邊的人好,那自己就會好好的前進了。
這些體悟說不上來是什麼太大的哲學,甚至寫不成一個補助經費的計畫。
公司還是請不起正職的工作人員,咖啡館還在損益兩平當中掙扎,但對於旅行服務的發展,漸漸有越來越清楚的脈絡。
當然人生開始有清楚的順序,而那個順序是以人的幸福為核心的時候,人生就簡單了些,也會慢一些,然後也開始發現自己跟這個地方也越來越深了。
後記:
今年底目前的工作規劃大致底定,明年希望能有機會再帶大家去島嶼旅行,所以安排了象島的家族旅行,過程中會有許多的介紹,在請大家多多支持!
(撰文:小王子,歡迎轉載,請註名作者以及本文原始網址)
歡迎透過RSS或email訂閱小王子的文章。從這裡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