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剛好請了公假去參與了這場盛會,正好也要寫報告給公司,就順便把參加這場論壇的心得與大家分享一下。
日期:2007/8/2
地點: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與會講師:
1. 程嘉君:Seednet總經理
2. 詹文男: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資深顧問兼主任
3. 傅志忠:Seednet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
4. 紀竹律:遠傳電信網路暨技術事業部執行副總經理
5. 傅 達:遠傳Sparq網路事業處副總經理
6. 高凱聲: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7. 溫肇東: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8. 王祖芳:Seednet事業群副總經理
9. 劉長順:捷元科技副總經理
10. 盧希鵬: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兼學務長
11. 王環信:台灣IBM公司軟體品業務經理
12. 陳志仁:野村總合研究所台北分公司總監
13. 許兆嘉:Seednet企業產品處企業整合部資深經理
14. 何薇玲:首席電子商務董事長 兼 聯電集團聯傑國際董事
議程主題:
1. 數位匯流對CIO的意涵
2. 行動通信應用的趨勢與未來
3. 高峰論壇:Triple play電信新趨勢-固網、行動、ISP的整合佈局
4. VPN 2.0/FW 2.0在企業上的應用
5. 企業高運籌效能,VPN 2.0/FW 2.0導入實例剖析!
6. WEB 2.0在企業上的應用
7. 網路應用的趨勢與未來
我的與會心得報告:
上午的半場都圍繞著一個目前電信業中最為關注的主題,三網合一,所謂三網合一即是將電視的Cable線、上網的ADSL線以及電話線,三條線變成一條線的意思。
而三網合一的好處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另一個面向就是在說整合服務的意思,當所以有的數據服務被整合的時候,那大者越大的狀況將會越來越明顯,很可能小的第四台公司會不見,但你的所有的服務將由單一廠商負責,那麼你將可以更簡易的應用這些服務。
舉個例子說明,之前HiNet所推展的MOD等一些數位電視及數位家庭服務,就是希望能夠整合資源,拿起遙控器即可操空一切所需。
而這也代表著數位化時代將近入另一個階段,手機看電視已經不再稀奇,電視收E-mail也已經會變成家常便飯,而跨平台的整合是不是真的能夠如願?
而如願整合了這些資訊服務之後,是不是真的能夠帶給人們更為方便與先進的生活,目前我能保有遲疑的態度。
舉例說明,現在的生活中,電視壞掉了可以玩電腦,電話壞掉可以用電腦打電話,電腦壞掉可以看電視,但未來若三網合一的話,萬一這條線壞掉了,那麼生活將會陷入什麼樣的困境呢?也許這是值得思考的地方。
就旅遊業的看法而言,三網合一倒會是一件好事,因為媒體的結合接更容易的讓一般消費者接受到更完整的旅遊資訊。
目前旅遊業的銷售平台分為平面廣告、一般店面、電視購物、網路廣告,每一種費用都是所費不疵,而且平面廣告篇幅有限,能夠表現的也只有平面圖像與文字,一般電話也只有滔滔不絕的旅遊專員與DM介紹,電視購物搭配影片與圖片的交替,卻無法即時為消費者解決疑問,網路廣告雖能結合影音與圖像文字,但仍缺少詳細的動態介紹與旅遊專員的專業知識。
一旦三網整合,將可以同時接受到動態的影片、靜態的圖片與文字,如果需要,也可以直接開啟電話與旅遊專員詢問,這對旅遊業而言將是一種新興的突破。
但一旦三網合一後,媒體也會面臨整合的狀況,那麼大者恆大的情形將會越來越嚴重。
如何讓大旅行社與小旅行社在這樣的天平底下找到平衡點,將會是另一個考驗。
下午場著重在Web2.0的企業應用上。
Web2.0的概念在於分享與即時互動,在探討的過程中,傳統產業要跨入所謂Web2.0的觀念其實是有一段相當的差距,包含營業模式跟銷售概念要整合傳統產業與Web2.0將需要更多的思考。
不過在討論的過程中,我一直在關注的一件事情,就是當大家想破頭的往Web2.0鑽的時候,誰是最大的受益者?我想就是ISP業者吧,他永遠不輸,因為大家都要使用網路,所以ISP佔有不敗之地。
在討論的過程中,一位講師分享了一件案例,東京電力為了增進用電量,他與另一家設計公司合作,以網友的力量蒐集意見與互動,設計出一款新式的電磁爐,配合網友最想要的樣式與功能。
這個案子讓東京電力增加了大約20%的用電量,也讓設計公司多了不少營業收入,而從頭到尾的開發費用不花一毛錢,而是由網友的集體構思所出現的。
這位講師所提的觀念是,Web2.0並非發大財的概念,但是可以增加收益的好方法,這讓我想起之前參加數位時代舉辦的講堂,天空傳媒的技術長對104的一位企畫說
「如果你是一個Web1.0的好網站,何必一定要逼自己去成為Web2.0,那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我很認同這樣的想法,Web2.0是一種概念,但現有的很多成功的網站都是1.0的型態,並非提出20的概念就全盤需要跟從,如何在自己所擁有的領域中發展,也許才是更重要的。
而Web2.0對於旅遊業又有什麼影響呢?
之前在我的部落格上有談過一些旅遊業Web2.0的應用,也就是有點小風行過的旅遊部落格。
但我目前所觀察旅遊產業Web2.0較為成功的應該是像背包客棧這種集體討論的平台,是圍繞著2.0的概念在走。
因為許多旅遊部落格式帶有商業性質的,但20的網友比較傾向於找不帶有太多商業訊息的分享,那會是較為純淨無雜質的資訊。
但這樣說來旅遊業並不適合發展Web2.0嗎?
也不是這樣。我認為旅遊業的對於Web2.0的態度應該是建立在旅遊心得分享以及對某品牌的肯定。
比如可邀請參加過旅遊團的旅客來寫出他們參加旅遊的感想,真正的感受,讓許多網友來參與討論,這樣的社群當然可以建立起一種信任感。
但別忘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社群可以肯定你,也可以毀掉你,所以如果是我的建議作法是,旅遊業的Web2.0必須建立在實在的旅遊產品與開放的網誌平台兩者上,而且需有專人去面對網友所質疑的問題,那麼Web2.0的效益才會產生。
再者,另一個旅遊Web2.0的型態便是達人推薦,工頭堅就是一個例子,但重點在於他真的很用心再予團員互動,設計團員的聯絡簿與相簿,把既有的團員先維護好,自然就可以進行社群的開拓。
舉例說,如果我參加了工頭堅的團,他製作了一個我們這一團的聯絡簿及相簿,我會介紹我的朋友去看相簿,然後他也跟著看到別的相簿,這樣一傳再傳,就會能夠建立起一個旅遊的社群。
但這個社群將隨著主人,也就是工頭堅而移動,所以品牌就不是建立在企業上,這也許是需要思考的一些點。